PS3已經失敗,此文只討論PS3是怎麼敗的,所有不接受這個事實的人不需要跟貼了。

首先,核心玩家從來不是支撐遊戲市場的力量。所謂核心玩家,他們對遊戲有自己特殊的興趣和愛好,有自己特別的傾向。簡單的來說,所有為了宣傳遊戲所採用的手段,如廣告,試玩,促銷等,對核心玩家是完全沒有效果的。每個遊戲都有自己的核心玩家,他們是基本銷量的保證。

但是,對一款銷量可觀的大作來說,核心玩家所佔有的銷量又通常是微不足道的。遊戲本身的較高 素質,加上廣告效應,再加上良好的口碑,通常能夠吸引大批的非核心玩家,這就是為什麼EA系列的運動遊戲,GTA,FF等遊戲每次新作的差別不是很大,能 夠年年取得不俗的銷量的原因。

中國市場基本上可以說核心玩家占絕對的優勢,非核心玩家基本可以說沒有,每個中國玩家都有自 己偏好的遊戲,買遊戲前對比資料,畫面,選遊戲的時候慎之又慎。於是中國玩家有很多2個遊戲到底買哪個更好的討論,更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各方面都素質優良 的遊戲,所謂的神作,銷量卻趕不上EA的一個橄欖球或者冰球遊戲。

而在國外市場,核心玩家根本不是遊戲市場的主流,遊戲,主機的廣告鋪天蓋地,為的就是吸引數 量數倍甚至數十倍於核心玩家的非核心玩家。遊戲的價格跟國外市場消費者的收入比率,決定了一個好遊戲的競爭者,不光是其他遊戲本身,更有電影,音樂等其他 娛樂消費產品。相對於這些娛樂消費品來說,國外消費者的收入是很高,他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遊戲,音樂,電影,如果願意,像中國玩家一樣節衣縮食,他們甚至 可以買下所有喜歡的。但是,人的時間是有限的,國外娛樂市場的龐大決定了你只能選擇1,2樣娛樂消費品作為自己的消遣。就拿英國來說,每天晚上的2,3小 時自由時間,你是花20鎊買個遊戲?還是花10鎊去電影院看個電影?還是40鎊去球場看場球賽?還是20鎊去酒吧跟朋友喝幾杯?。。。。。選擇太多了。把 那些去打算去看球賽,去聽音樂,去看電影的人拉在家裏玩遊戲,才是廣大遊戲廠商最終的目標!
SCE希望非核心玩家每天晚上在家只打開PS3看藍光,玩遊戲,微軟希望非核心玩家每天晚上LIVE,PSP希望每個去飛機場的人都順手買2盤UMD。。。。對消費者來說,錢都不是問題,幾十鎊的消費,換來幾個小時的消遣。問題是,消費者只有幾小時的消遣時間,那他該把這幾十鎊花在哪呢?

西方人消費通常都是很有計劃的,因為他們手頭的錢很緊,物盡其用,西方人花掉自己所有能花的錢。要花掉所有的錢,就要有個計畫。在遊戲方面,投資總數是一定的。從他們的角度來看,XBOX和PS3只 能投資一樣作為遊戲方面消遣的投資,所以西方的非核心玩家是不可能買2台主機的,對他們來說,遊戲的投資就是遊戲的投資,對這麼點投資來說,沒有必要花大 時間去研究怎麼實現投資效益的最大化,到底那台主機更值。他們只會考慮幾點:1。是否喜歡;2。我周圍的朋友都在玩什麼;3。我是否能承擔的起價格。對於 第一點,廣告的作用是最大的,各廠商使盡渾身解術宣傳,為的就是讓消費者喜歡。第二點,就是羊群效應,受歡迎的東西推廣的速度成幾何級的增長。第三個就是 硬指標了,便宜就是便宜,貴就是貴,對這種級別的消費品來說,沒人會太在乎性價比的些許差別。
WII的成功在於他開創了一個新的市場,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,WII是不屬於遊戲投資的,可 能屬於家庭成員集體娛樂?或者健身?不管是什麼,他讓消費者為了這個新類型劃分了專門的投資,並且沒有競爭者,從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不僅搶奪了遊戲市 場,對電影市場,音樂市場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分割。這就是為什麼SONY和XBOX包括任天堂都表示過WII其實跟PS3,XBOX根本不在一個市場上。

XBOX在以上所提到的3個方面來說都占到了優勢,首先,對非核心玩家來說,PS3與 XBOX幾乎沒有區別,相似的遊戲,相似的功能,“是否喜歡?”我想對大部分非核心玩家來說,答案應該是:都還不錯。那麼第二點呢?XBOX發售早,又有 EA的速食遊戲護航,羊群效應導致了XBOX只能越來越流行,KILLZONE是好玩,MGS也不錯,但是對非核心玩家來說,跟周圍的朋友連機打上幾把 FIFA,NBA,才是最大的樂趣。同時,遊戲對他們來說不是收藏品,玩完了當然可以去遊戲店或者EBAY賣掉,但是更多的,採取的是我們小時候所採用的 方法:跟朋友換著玩。基於這些原因,如果周圍的朋友都是XBOX,你還有什麼理由選擇PS3呢? 第三點,價格。都是遊戲機,如果各位去問自己的父母,2台遊戲機,1台300,一台100,買那台?答案一定是100。為什麼?對家長來說,遊戲機而已, 都是給孩子玩,有什麼太大差別?但是價格卻差了3倍。雖然國內不是這種消費理念,但這確實是廣大西方遊戲消費者的消費邏輯。仍然拿英國舉例:PS3英 國價格通常價格是299鎊,不管送遊戲也好,送遙控器也罷,遊戲店大字寫著,299!XBOX呢?前一段ZAVVI音像商店倒閉的的時候大字寫 著:99!!當然,你可以說那個是ARCADE版本,沒硬碟,沒有無線手柄等,但是,非核心玩家瞭解嗎?他們當然不瞭解,也不在乎,他們只知道XBOX是 和PS3齊名的遊戲機,但價格只有PS3的三分之一!!所以XBOX的分版本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行銷手段,雖然PS3以前也分,但是商業上完全沒有微軟做的好。我當初看到2個版本的PS3的感覺是,20G版本好貴,60G的更貴!!

當然PS3貴 有貴的道理,畢竟有藍光嘛,但是SONY在這方面太急於求成了。PS2起步階段價格也高,但是仍然飛速普及,為什麼?因為DVD。所以這次SONY總結經 驗,捆綁藍光,以為依然能成功,但是打錯了算盤。DVD時代,買了PS2,只要去音像店買DVD來代替原來買錄影帶(國外沒有VCD時代)的過程,花費同 樣的價格,使用更方便的媒介,獲得更高級的視聽享受,何樂而不為???藍光時代卻不一樣,媒介看起來一樣價格跟DVD相比卻貴了將近30%,音像效果是好 卻需要在LCD電視和音像方面幾倍於PS3價格的投資才能實現,本來花2,300鎊就能實現的家庭娛樂卻被SONY把所有東西(電影,遊戲,電視)打成包買1000鎊,性價比是高了,但是也是1000鎊的性價比而不是200鎊,消費者當然不買帳了。
既然XBOX的這些優勢已經既成事實,SONY再怎麼掙扎也只能是縮小差距而已,光羊群效應這一條,就是無法逾越的鴻溝。當年SS和PS大戰,開始的目標就是誰先到1000萬台誰贏,指的就是羊群效應。

說了這麼多,還有一個更生動的例子就是我自己。我是PS3玩家。為什麼我選PS3,理由可能讓大家吃驚,理由是:便宜!PS3藍光+40G硬碟+內置無線+手柄帶電池。

如果是XBOX,同樣配置我可能要花350鎊左右品質還沒有保證。但是普通消費著會算這筆帳 嘛?當然不會,就好比許多人在WII上的投資已經遠遠超過500鎊卻渾然不知一樣。這就是核心玩家與非核心玩家的區別。市場,完全不是按玩家的想像去發展 的,既然你是玩家了,在廠商眼裏,你就不是市場推廣的一部分了。
很多人說了,盜版決定成敗,我就再多說兩句。
首先,成就是成,敗就是敗,商場上,掙錢多了就是成,掙錢少了甚至虧了就是敗。什麼國內市場國外市場不過是安慰自己,這個時代,整個世界都是市場。
其實,盜版對主機的銷量是有影響,但是絕對是很小的。先駁斥一個很簡單的邏輯:很多人認為,盜版多了,自然就會主機賣的多,就算國外的人品德高尚,大部分人都買正版,中國13億人口1億人買台PS3那SONY就翻身了。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概念。還是我上面說過的原因,中國玩家,主要就是核心玩家,核心玩家的數量是很難快速增長的,總共有多少呢?幾十萬100萬頂天了。有人問我這個數字怎麼來的,就拿PS3,XBOX 來說,港版台版的應該是最容易流入國內的吧。有人又說了,肯定是日版最高。事實上,日版只是進口商拿來滿足那些非日版不買的,號稱遊戲骨灰級,中文不怎麼 流暢卻號稱邊遊戲邊日語2級的人的。從進貨成本來看,完全沒有商人會優先選擇進貨困難價格又高的日版作為主打的。而這些“老玩家”又恰恰是遊戲論壇上喜歡 出聲的,這就給人了一種國內日版遊戲機普及率很高的假像。所以,你就算把台版和港版的銷量全貼給大陸,100萬都是個很富裕的數字了。那這100萬的銷量 全買PS3又能給SONY帶來多少幫助呢??別說是盜版了,就是盜版+PS3賣1000塊又能刺激多少銷量呢?中國潛在的核心玩家都是孩子,給孩子買遊戲機?別說是1000塊,100快也沒有家長願意掏!

國外的情況呢?盜版其實主要的物件還是核心玩家,非核心玩家是沒有那個心思去研究怎麼使用盜 版的。並不是國外的人有多高尚,都是人,免費的誰不用啊。這個牽扯到一個時間成本的問題:為了用盜版遊戲,要改機。國外的法律嚴格,改機通常只能通過把機 器寄給別人或者自己動手才能實現,要耗費多少精力?下載一個遊戲要多久?找到一個想下載的遊戲要多久?刻盤的話燒錄機和盤要多少錢?而非核心玩家用於遊戲 上的時間又有多少呢?一周最多4,5個小時。一個禮拜就那麼多休息時間,國外一個衛星電視5,600百個台,節目還不重樣,還有那麼多體育比賽,還要出去 曬太陽,要出去喝酒交際,要跟朋友聚會,哪有那麼多時間?拿英國來說,一個盜版下來估計也要4,5磅的成本+2,3個小時的個人時間,而跑到音像店買一張 也就2,30鎊,在平均家庭收入3到4萬英鎊的英國來說,為什麼要費那個力氣玩盜版?舉個例子來說,MP3對音像產業的衝擊有多大呢?衝擊是有,但是絕對 沒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吧,要知道MP3可是完全免費,隨便GOOGLE一下,1分鐘之內就能下載完成的東西啊。這個就是消費習慣的問題,逛街時隨手買張CD 的人是遠遠多於對音樂充滿愛好,為了省錢,整天在網上下載的人的。

所以盜版完全不能左右次時代的格局。